标王 热搜: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创业人物 » 正文

从拥有180亿到跌落谷底一无所有,他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4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601
核心提示:他只用5年时间,就让公司成为全球光伏企业前三强,并让自己成为身价186亿的中国首富。...

他只用5年时间,就让公司成为全球光伏企业前三强,并让自己成为身价186亿的中国首富。

然而7年后,千亿财富莫名其妙烟消云散,他就是无锡尚德的掌门人施正荣。

在江苏扬中,施是大姓,光清朝就出了好几个进士。

不过,自打民国将来,家道就没落了。

所以,当1963年2月,施家正字辈又添一男丁时,爷爷当即起名字施正荣,期望振兴家业,永耀祖宗。

要说施正荣还真对得起爷爷,他小学连跳两级,初中一路第一,16岁考入吉林大学习物理系,25岁从中科院上海光学机械所硕士毕业,并获得公派留学的资格。

1988年5月,施正荣兴冲冲奔赴澳洲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博士。

可直到下飞机,他才了解,物理系科研项目不足,没能力再同意新成员。

电子系呢?也是人满为患。

施正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见教研室就进,遇见实验室就打听。

下午5点,在最后一家实验室,回答依然是,这里无需招人。

此刻,他已顾不能小脸憋得通红,立刻冲口而出,我就是来学习的,没薪资也不要紧。

也不了解是最后那句话说到点子上,还是跟面试考官对上了脾气,反正施正荣奇迹般留了下来。

等走进实验室,他立马欢呼起来,原来该实验室的主任叫马丁格林,号称太阳能之父,1974年独创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把多晶硅的转化效能从5%大幅提升到了11%。

而此时,马教授的研究重点转向薄膜电池,那正是光伏产业的中游。

要说爷爷取名字确实有水平,自从施正荣加入实验室将来,导师的成就如日总天,一举将多晶硅的转换率从11%大幅提升到20%。

施正荣也是硕果累累,他凭着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在顶级EI期刊上连发10篇论文,并于1992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配合太默契了!所以,当1995年,马丁格林创建太平洋太阳能公司时,直接带上了施正荣,老师是董事长,学生是实行董事。

此后5年,施正荣潜心做实验,搞研究,科研水平急速提高,一举搞出12项专利,每年23项,光卖专利就积累了200多万USD。

不过,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仅比国内少200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2400万,是典型的人少资源多的国家。

当地的水能、风能足够用了,光伏发电因为本钱高,一直只不过停留在试验阶段,并没几个公司有兴趣。

时间一久,施正荣就动了心思,为何不回国打打把式呢?所以,当2000年4月,听说国内政府将对光伏发电实行大幅财政补贴时,施正荣立马携妻拖子回了国。

不过,当时的光伏发电,还只不过政府高层在张罗,下面的地市领导根本搞不了解什么问题。

所以,施正荣拜访了深圳、杭州、大连等10多个城市,不少领导直摇头。

事情的转机出目前当年8月。

当时,施正荣受邀到江苏无锡做一场有关太阳能的报告,没想到无锡领导识货,十多个常委听得热血沸腾,原定半个小时的讲坛最后搞了3个小时。

大家就期望你如此的科学家过来投资,当老板。

时任市委书记,力邀施正荣代理无锡高新技术园区。

就如此,2001年1月,无锡尚德成立,施正荣任总裁。

有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地皮、车间等当然就不是事。

不到2个月,施正荣的摊子就了支起来,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设施的采购上。

最初,以为我们的那200多万USD已经足够,哪个了解国内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全都要依靠进口,光买原材料就花了个七七八八,可光伏电池的生产线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没方法,施正荣只能从二手交易市场下手。

刚好赶上日本有家同行在股票市场栽了跟头,面临破产,施正荣立刻跟他们联系,结果价值1800万的设施,只花了800万就买到手。

9个月后,尚德只差最后一条生产管道的清洗就能竣工。

当时的工程款是10万,可是,尚德公司账面的全部资金加起来也只有6万。

2002年6月,晚8点,施正荣接到一位职员的来电,不好了,人家开车过来了,要把大家的管道拉走抵债。

没了管道,有再多的设施也白扯啊!最后好说歹说,给了5,万,总算过了关,剩下的5万,年底需要一次性还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施正荣从澳大利亚请回的两个助手一看,公司那点现金发一个月薪资都困难,第二天一大早就递交了辞呈。

重点时候,无锡政府伸出援手。

无锡创业加盟、无锡国联信托等8家企业讯速筹集了600万USD。

施正荣这才度过了难关。

当然,随后的太阳能电池产能设计等等都不是事,施正荣的12项专利不是白给的。

果然,大腕就是大腕,一出手就设计出10兆瓦的产能,等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下子把国内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十五年。

可国内光伏产业刚刚起步,需要量特小,施正荣到全国30多个城市转悠了好多圈,也没找到一个可靠的用户。

国内不可以,那就去海外看看。

一去欧洲不能了,他发现德国2001年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量就为86.38兆瓦,较前一年增加42%。

欧美国家的光伏产业大有前途!他就此决定扎根欧洲。

此后的半年中,施正荣一直在欧洲参加各种展会。

在德国柏林的光伏展会上,无锡尚德是唯一的亚洲公司,不少欧洲人感觉奇怪,什么时间亚洲也能做光伏产业了?等他们详细了无锡尚德的商品,知道施正荣的履历,立马把施正荣团团围住。

那几天,他签协议签到要吐。

什么问题呢?原来太阳能最重要的问题,一是转换效率,二是本钱。

而这正是施正荣的强项。

当年,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讨论,怎么样把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转换率提升的。

再说说这本钱,施正荣的设施都是二手货,同样的材料,尚德的运营本钱低了一半,再说国内劳动力,也比外国的低2到3倍。

正是凭着高转换率、低本钱两手绝招,施正荣才敢于在价格上做文章,打出远低于同行业8%的超底价。

当然,无人会跟钱过不去。

所以,2003年,施正荣解决了来自欧洲光伏行业的全部订单。

此时,施振荣做出了一个愈加大胆的决定,再增加一条生产线!要了解,尚德还未投产,账面的钱已经所剩无几,职员已经2个月没发薪资。

好在有国有背景的股东和当地政府出面担保,最后,银行乖乖给施正荣贷了1个多亿的款。

此后,施正荣看到日本有家公司再一次出售光伏二手设施,立马照单全收!结果,2003年9月,无锡尚德正式投产,当月就达成盈利。

下面更是好事连连。

2003年12月,德国和美国相继通过《新能源法》,方法规定以每度电0.5欧元回收太阳能发出的电,这就意味着欧美全方位支持光伏产业。

全球的光伏行业立马陷入沸腾。

国内也是出现井喷。

不过,就在其他小厂被突如其来的订单搞得惊慌失措时,施振荣的两条生产线已经在同时开足发力,7*24小时生产。

到了2013年,无锡尚德一举达成盈利92.5万USD。

此时的光伏市场,时间就是资金。

2004年,施正荣闷头在实验室搞研究,将太阳能电池的产能提升再提升,从15兆瓦,到50兆瓦,再到540兆瓦。

从而,无锡尚德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销售收入更是突破100亿USD。

2005年12月14日,施正荣在纽约交易平台敲响了上市的钟声,他以186亿的身价,成为2006年中国首富,无锡尚德更被叫做光伏界的Microsoft!那一刻施正荣踌躇满志,他不断挥手,开心地表示,从今将来再也不去挣一分钱,只烧钱。

果真,2005年至2007年,无锡尚德的销售额从2亿USD增加到13.48亿USD,收益从3千多万USD直线上升到1.7亿USD。

施正荣也确实把钱花到了应该花的地方,他每年至少拿出3%的销售额投入到技术研发,并为北京鸟巢、世博会中国馆等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绿色电力。

施正荣还关注高海拔区域的能源借助,为世界最高海拔的小学、中学、村庄与哨所捐赠了独立光伏系统,使那里的居民过上光明生活。

不过,施正荣不了解的是,他正由于他的意料之外走红,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投资者、企业家,投身到光伏产业当中。

对于这种科学家+地方政府+国外资本的模式,大伙争相模仿,一拥而上。

赛维、晶科正是那个时候崛起来的。

当时,全国各地有600个城市,都建起了各自的光伏产业和光伏产业园。

一时之间,国内的光伏产业空前昌盛,全球前十的光伏企业里,就有5家是中国的。

但,不少人已经忘记了,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还在老外的手里,光伏产业越多,价格上涨得越快。

就在大伙无声无息中,多晶硅已经从刚开始的每千克100多USD,涨到每千克400多USD,3年翻了4倍。

有人惊呼光伏行业过热了!不过,施正荣却非常自信,我并不觉得中国光伏产能已经过剩。

光伏产业是一个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是无限大的行业。

他非但没退缩,反而大胆向前迈进3步。

第一步,提升产能,将产能从540兆瓦,提升到1000兆瓦,行业内无人能及。

第二步,继续签单,与美国MEMC公司签下为期十年,价值60亿USD的采购大单。

第三步,果断扩张,他先是投资6000万在上海打造太阳能电池基地,随后又将目的转向成都。

不过,人如何能战得过天。

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火热的光伏行业立马进入冰冻期,需要持续萎缩、供给却不断增长。

由此,多晶硅的价格从500USD每公斤直线跌至21-28USD每公斤,跌幅达到95%。

2010年以前,光伏产业的价值是139%,2010年9月将来,仅为20%,施正荣签一个大单就赔了2.12亿USD。

这还没有完,随之而来的就是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起初是11.8%的临时反倾销税,随后提高至47.6%。

致使施正荣在上海、成都开发的项目双双夭折。

依据财报,公司2011年四季度负债总额为36亿USD,负债率79%。

2012年上半年,上市仅仅7年时间,无锡尚德的股价从最高时的90USD,跌到了1USD,而施正荣的身价彻底清零。

2012年中秋节,无锡尚德电力发布通知,宣布施正荣辞任CEO一职。

2013年3月,无锡中院裁定无锡尚德破产重组。

当然,施正荣与尚德从无限风光与盛极而衰,只不过整个光伏行业的一个缩影而已。

不过,沉寂了几年后,施正荣忽然在于2016年底亮相央视某栏目,或将以薄膜太阳能产业复出。

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毕竟施正荣书写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传奇,毕竟是他让中国光伏产业的进步提前了15年!

 
关键词: 创业人物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青年创业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4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