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正文

采访了2000名创业人士,还是那样情商捉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5-17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762
核心提示:2017年进行不到一个月,我就看到了一篇堪称年度大作的文章,来自某创业媒体的《记者亲历:采访2000名创业人士这11类创业人士情商叫人捉急》。...

2017 年进行不到一个月,我就看到了一篇堪称年度大作的文章,来自某创业媒体的《 记者亲历:采访2000名创业人士 这11类创业人士情商叫人捉急》。

之所以称之为年度大作,是由于我预计在一年之内,我都不会看到来自这样媒体的这样神奇的内容了。

奇文共赏,大伙必须要点开看。

一  该媒体采访 2000 余名创业人士,遭遇无数「极品」,忍无可忍,跳将起来大喊:今次需要要告诉你们怎么样同意采访了!然而,这教学的水平,我实在不敢恭维。

譬如开篇第一个问题就惊掉了我的下巴。

问题1、开创者在采访时,对事件发生的时间记忆不明确。

这位记者老师表示,有时不能不依靠其他报道,甚至开创者我们的朋友圈,才能追溯一个事件的时间点,譬如公司何时成立。

这不禁令我对记者的工作方法产生很大怀疑:这位记者,你是否以为,只须开创者斩钉截铁地确认了明确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了?你为何不去多踅摸几个来源,为何不问问团队其他核心成员,具体到公司创建这种事情,眼睁睁面对多达一年的误差,为何不自己上工商系统确认一下?在医闹关系中,你莫非只采访病人家属;在婆媳矛盾中,你是不是只听婆婆的?连最基本的采访原则都忘了,还好意思责备开创者忘了时间节点?采访是你的本职工作,记住时间节点是开创者的本职工作么?这种「对开创者需要太多」的现象,于此文中比比皆是。

这位记者老师一边指责开创者「不说感受」,一边又不允许开创者「开心点低」;一边说「讲故事的能力」是「重中之重」,一边又觉得创业人士口中的「将来」是「枯燥空洞」的。

Excuse me? 难道俺们创投圈时尚的「讲故事」是不该包含将来的?我这几年投资历程大概是假的。

至于又要人说感受,又要人客观公正地看待自我,孔子如果是同意采访,大概会甩出一句:「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记者同志不如直接说:「麻烦你讲点儿你感觉好,我感觉好,读者也感觉好的事情呗?」哎,马儿马儿跑,马儿马儿不吃草。

我假如真的厉害,凭什么不可以吹自己呢?记者假如感觉采访对象在自吹自擂,大可面带微笑地听取和记录,然后写出嘲讽的文章,供世人铭记。

直接按住采访对象的嘴,说「你不要讲下去了,我怕」,我都有点儿分不清这是对创业人士太坏,还是对创业人士太好了。

二  一些创业媒体,由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可能产生了奇怪的联想。

大概有人真的以为创业是个很神圣的使命,创业人士也全都有圣人般的情怀,以至于他们面对记者应该表现得如马云在达沃斯平台面对索尔金般谈笑风生,甚至隐隐透露出一种长者的风范。

老天爷,一个创业人士假如口活这么厉害,为何不自己去做媒体?记者同志对创业人士寄予的厚望,颇有一种「彼可取而代之」的既视感。

创业从来不需要完人。

乔布斯刚愎自用,埃隆马斯克心胸狭隘,Robin 不择方法,Pony 害羞木讷等评价,每每向大家展示了强人的侧面。

各种意义上,收获一项事业,从来无需开创者情智双高天分满点,不然合作伙伴是做什么用的,不然职员是做什么用的?而记者老师可能不太懂这件事情,不然也不会义正辞严地指责创业人士「不记得业务数据」「不关心场景细节」。

白手起家从 0 到 1 的鸡汤故事看多了吧?让管技术的去关心数据,让管业务的去关心场景,这真的是大错特错的事情了我天天见 3 个投资人 4 个面试者 5 位政府官员打 6 个小时电话忙得七上八下干到晚上九点,居然还要我腾出脑子去记根本无需我记的东西,记者同志,你行你上啊?诚然,能对业务数据和场景细节侃侃而谈的创业人士值得敬佩虽然不了解这类细节他们是否同意采访前临时温习或即兴创造的,但值得敬佩绝不意味着值得学习,值得学习也绝不意味着没学就要同意指责。

专人专用是好的企业管理作风,老实说,同意采访时该怎么说,公司进步到肯定水平后,都是专业公关该操心的事儿,开创者何必上赶着呢。

福尔摩斯说,不管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月亮转,对他的工作都没影响。

比起闲得蛋疼提高自己讲故事背数据的能力,创业人士不如多融点儿资或者早点儿赚钱,直接请一位好公关。

三  这篇文中的一点甚至令我忍俊不禁:记者老师表示,某位创业人士由于路途遥远,拒绝走出公司与记者见面,于是计划中的采访不欢而散。

无论何时,能多一厘米接近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都能增加一分采访结果的生动与真实。

我一个人从事媒体工作时,恨不能跑到采访对象家,恨不能住在采访对象公司,恨不能和他吃饭、与他睡觉,生怕疏漏了一点细节。

作为创业媒体,这点就更不该怠慢。

创业人士吹自己公司百人团队,你一进公司发现就 20 个人,是不是就多个疑点?创业人士说拿到了 2 亿筹资,倘若办公室漏风漏雨,职员穷得跟两个月没洗澡似的,你敢信?你们媒体啊,还是要学习一下投资人尽调的态度,不要把咖啡店里的故事全都当真呃,顺便,各位创业人士,约你在咖啡店见面的记者,大多数都是傻逼;假如还要你结账,那就纯是大傻逼了。

假如只不过工作方法有问题,我还不至于用此等粗鄙之语来形容。

更紧急的问题是,该媒体对此问题的描述居然是「不尊重记者」。

一些开创者的确存在不尊重记者的现象,譬如同意采访时不专心、胡乱需要改稿等,都确实是值得批判的。

但对于「在哪见面」「粉多少」的问题,如何想也是记者应该配合创业人士才是创业非常忙的,不比你们这类跑得比大家都快的媒体闲汉。

一个媒体流量不高,我凭什么同意采访,媒体给我钱么?一个采访要我开车外出横穿城区,耽误我们两个仨小时,而我本来可以去面个试、或者写一百行代码的,这破采访有哪些价值?在需要创业人士尊敬你之前,你尊敬创业人士了没?你有没考虑到他的繁忙与疲劳,就需要他对你百般呵护?你没真心期待他的买卖变好、创业成功,没由此而不好意思耽误他一分一秒,居然需要他尊敬你?他不抽你就很好了。

你算哪根儿葱啊。

四  说到底,虽然彼此之间理论上没有商业关系,创业媒体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钱从什么地方来,天下人也并不瞎。

创业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更像是乙方与甲方没错,那个需要甲方尊重的乙方,那个教育甲方的乙方,说你呢。

创业媒体腆着脸教育创业人士,颇有一种广告公司对顾客百般诱导的观感,而广告公司只能在两种状况下诱导顾客为了让自己省事儿,或者为了让他们多烧钱。

这篇奇文也是一样的。

让创业人士自己拎了解所有问题,无非是记者可以少问几个人,少记几段话。

让创业人士跑出来见面还好意思说「找个折中的地址」,无非是自己省时间省车钱。

都是出于这么猥琐的目的,就不要教育得这么义正辞严了好吧?更何况,专业的广告公司根本就不干这种忽悠顾客的事儿。

乙方之于甲方,虽然并不是绝对服从,也绝无骑到甲方头上的道理。

这不止是从业者应该遵守的规矩,更是敬业者引以为豪的素养。

至于创业媒体教育创业人士,规矩在什么地方,自豪又在什么地方呢?你们的规矩就是「创业人士应该尊重记者」,你们的自豪就是「我采访你是给你脸」么?这种高姿态,到底做给哪个看?背后的金主出钱,就期望你们这么干事儿么?听句劝,这篇洋洋洒洒的教育,快点删稿。

不然,留下黑历史事儿小,商业模式崩塌可就事儿大了。

毕竟,创业人士即使能给你尊重,也不可以助你发薪资。

想赚钱,想存活,记者同志们,那是该靠我们的。

 
关键词: 创业新闻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青年创业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4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